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圍 .............................................................................. 1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 1
3 術語和定義 ........................................................................ 1
4 工作條件 .......................................................................... 2
5 總則 .............................................................................. 2
6 技術要求 .......................................................................... 5
7 試驗項目及要求 .................................................................... 9
8 安裝驗收與維護保養 ............................................................... 11
9 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 11
附錄A(資料性) 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拓撲圖 ......................................... 1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 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湖南國奧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國網湘潭城西供電支公司、湖南共聯電氣有限公司、
湖南華菱線纜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湖南巨制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胤實信息咨 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雄赳、蘇艷波、袁茂銀、鄒凱、譚廣、陳星中、李繼為、姚文軒、李華斌、 陳建軍、周瓊、姚志剛。
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通用技術要求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以下簡稱“監測系統”)的工作條件、總則、技術要求、試 驗項目及要求、安裝驗收與維護保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本文件適用于電壓6 kV~66 kV的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T 2423.1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A:低溫
GB/T 2423.2 電工電子產品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B:高溫
GB/T 2423.3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Cab:恒定濕熱試驗
GB/T 2423.22 環境試驗 第2部分:試驗方法 試驗N:溫度變化
GB/T 2900.10 電工術語 電纜
GB/T 3836.15 爆炸性環境 第15部分:電氣裝置的設計、選型和安裝
GB/T 3873 通信設備產品包裝通用技術條件
GB/T 4208 外殼防護等級(IP代碼)
GB/T 6388 運輸包裝收發貨標志
GB/T 7261-2008 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基本試驗方法
GB/T 9361-2011 計算機場地安全要求
GB/T 11287 電氣繼電器 第21部分: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振動、沖擊、碰撞和地震試驗 第1篇:振動試驗(正弦)
GB/T 14537 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裝置的沖擊與碰撞試驗
GB/T 17626.2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GB/T 17626.3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GB/T 17626.5 電磁兼容 試驗和測量技術 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GB/T 28181 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系統信息傳輸、交換、控制技術要求
GB 50169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 接地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
DL/T 5161.1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 第1部分:通則
DL/T 5344 電力光纖通信工程驗收規范
3 術語和定義
GB/T 2900.1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 underground power cable monitoring system
對鋪設于電纜溝、隧道、地下管道等位置、用于傳輸和分配電能的電纜的運行狀態進行連續或周期 性監測、分析與輔助診斷的系統。
4 工作條件
4.1監測系統的戶外裝置應符合電力電纜的運行工況,并能在以下條件下長期運行:
a) 環境溫度:-20 ℃~+45 ℃;
b) 環境相對濕度:5 %~99 %,且產品內部不凝露、不結冰;
c) 大氣壓強:79 kPa~110 kPa。
4.2監測系統的戶內裝置應能在以下條件下長期運行:
a) 環境溫度:0 ℃~40 ℃;
b) 環境相對濕度:5 %~80 %,監測系統內部不應結冰凝露;
c) 大氣壓強:79 kPa~110 kPa;
d) 場地安全要求:符合GB/T 9361-2011中B類安全規定;
e) 工作電源:額定電壓為AC 220V(1±15%),頻率為(50±0.5)Hz,諧波含量小于5%。
4.3當超出4.1和4.2中規定的工作條件時,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
5 總則
5.1系統結構
5.1.1 總體要求
監測系統宜采用開放、分層、分布式結構,主要由信號采集單元、監測單元、監控后臺三部分組成, 監測系統拓撲圖參見附錄A。
5.1.2 信號采集單元
5.1.2.1 信號采集單元宜包括溫度傳感器、電流互感器、局部放電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水浸傳感器、 等,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信號采集單元技術參數
序號 | 名稱 | 技術參數 |
1 | 溫度傳感器 | 檢測范圍:-40 ℃~+300 ℃;溫度測量精度:±0.5℃ |
2 | 運行電流互感器 | 檢測范圍:0.1 A~1000 A;電流測量精度:±0.5% |
3 | 接地電流互感器 | 檢測范圍:0.1 A~100 A;電流測量精度:±0.5% |
4 | 局部放電傳感器 | 檢測范圍:50 pC~15000 pC;測量精度:≤50 pC |
5 | 煙霧傳感器 | 報警濃度:≤1.5 %FT;防護等級IP40 |
6 | 水浸傳感器 | 防護等級IP65;響應時間:<2 s;靈敏度:具備4個擋位設置,0 kΩ~5 kΩ、 0 kΩ~100 kΩ、0 MΩ~1 MΩ、0 MΩ~5 MΩ |
5.1.2.2 常用傳感器進行選型時宜考慮以下因素:
a) 測量對象和測量環境;
b) 靈敏度;
c) 頻率響應特性;
d) 線性范圍;
e) 穩定性;
f) 精度。
5.1.2.3 常用傳感器的安裝應選擇適宜的場所,便于維護和操作,避免不良環境對傳感器造成侵害和 對測量產生影響,安裝要求見表2。
表2 常用傳感器的安裝要求
序號 | 名稱 | 共同要求 | 安裝環境 | 位置 |
1 | 溫度傳感器 | a.安裝場所周圍應有足夠的空間,便于 接線、維護和調校; b.傳感器安裝處應不受陽光和強熱源直 射; c.傳感器的架設應安全可靠且不妨礙井 場工作人員工作和不易被碰撞、損壞; d.傳感器信號傳輸線不應與其他電源線 一起穿過線管或線槽; e.傳感器傳輸線屏蔽層應在監測單元端 良好接地。 | -40 ℃~85 ℃; <95 %RH | 電纜終端以及電纜中間 接頭處 |
2 | 運行電流互感器 | -40 ℃~60 ℃; ≤80 %RH | 電纜終端A、B、C三相 分叉處 |
3 | 接地電流互感器 | -40 ℃~60 ℃; ≤80 %RH | 電纜接地處 |
4 | 局部放電傳感器 | -40 ℃~85 ℃; 10 %RH~95 %RH | 電纜終端以及電纜中間 接頭處 |
5 | 煙霧傳感器 | -10 ℃~50 ℃; ≤90 % RH | 電纜集中處、電纜終端 及電纜中間接頭處 |
6 | 水浸傳感器 | -20 ℃~85 ℃; 0 %RH~95 %RH | 電纜中間接頭處 |
5.1.3 監測單元
監測單元宜包括觸摸屏、網絡硬盤錄像機、電源模塊、PLC模塊、網絡交換機等,技術參數見表3。
表3 監測單元技術參數
序號 | 名稱 | 技術參數 |
1 | 觸摸屏 | 防護等級IP65;功耗≤35 W;支持VGA、DVI、HDMI、RJ45DC接口 |
2 | 網絡硬盤錄像機 | 工作溫度:-10 ℃~+55 ℃;濕度:10%~90%;功耗≤18 W |
3 | 電源模塊 | 最高工作溫度≥70 ℃;輸出電壓精度≥±1%;工作效率≥90%;空載功耗<0.3 W |
4 | PLC模塊 | 工作溫度≥45 ℃;濕度:10%~90%;執行時間≤0.15μS;數字量I/O:14/10;模 擬量輸入/輸出:28/14 |
5 | 網絡交換機 | 端口數≥12;交換延遲<10μS;交換帶寬:2.4 Mbps;MAC地址表≥1 k;符合 IEEE802.3/802.3U/802.3x存儲轉發方式 |
5.1.4 監控后臺
監控后臺宜包括監控主機、打印機、UPS、網絡交換機、軟件系統等,技術參數見表4。
表4 監控后臺技術參數
序號 | 名稱 | 技術參數 |
1 | 監控主機 | 顯示器≥26寸;CPU:頻率2.8GHz,核心≥10,數量≥4顆;內存:12G;硬盤容量≥18T |
2 | 打印機 | 光學分辨率600 dpi;功耗≤36W;打印速度:30頁/分鐘 |
3 | UPS | 容量:3000VA;功率因素≥0.9;電壓精度:±1%;轉換時間:0 mS |
表4 監控后臺技術參數(續)
序號 | 名稱 | 技術參數 |
|
| 交換容量≥256 Gbps;包轉發率≥132 Mpps;MAC地址表≥16 k;4個 10/100/1000M自適應電口和1個千兆SC光口;符合IEEE802.3/802.3U/802.3x存儲 轉發方式 |
5 | 軟件系統 | 滿足5.3.4.2相關功能 |
5.2監測項目
監測項目及其技術指標見表5。
表5 監測項目技術指標
序號 | 監測項目 | 技術指標要求 |
1 | 電纜表面溫度監測 | 監測范圍:-20 ℃~+120 ℃ |
2 | 運行電流監測 | 監測范圍:0.1 A~1000 A |
3 | 金屬護層接地電流監測 | 監測范圍:0.1 A~100 A |
4 | 震動監測 | 監測范圍:-16 g~+16 g |
5 | 水浸監測 | 監測范圍:涉水報警 |
6 | 煙感監測 | 監測范圍:≤15.5 %FT |
7 | 局放監測 | 監測范圍:≤50 pC |
5.3系統功能
5.3.1 總體要求
監測系統能對電纜運行狀態進行連續或周期性地自動監視檢測,能對監測數據進行長期存儲、管理、 綜合分析,在數據異常時報警提示并定位故障地點,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能對電纜的狀態監測量進行實時或周期性地采集和監測;
b) 信號采集單元應具備電纜狀態監測量的自動采集、信號調理、模數轉換和數據預處理功能;
c) 監測單元能將狀態監測量實時數字化和緩存,并定期將監測信息發送至監控主機。
5.3.2 信號采集單元
信號采集單元功能要求如下:
a) 信號采集單元應具有電纜運行溫度、運行環境煙霧、水敏信息、電纜振動信息的采集、顯示及報警功能;
b) 信號采集單元應具有電纜運行電流采集、護層接地電流、電纜局部放電電量的采集、顯示及報警功能。
5.3.3 監測單元
監測單元應具備以地點和名稱為索引的存儲和查詢功能,存儲查詢內容至少包含:
a) 地下電纜運行電流、護層接地電流、局部放電電量、溫度信息等重要測點模擬量的實時監測值;
b) 模擬量的統計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
c) 環境異常報警及解除報警時刻及狀態;
d) 運行異常報警時刻及狀態;
e) 設備故障/恢復正常工作時刻及狀態。
5.3.4 監控后臺
5.3.4.1 顯示
監控后臺應具有顯示探測信息、控制處理信息、分析報警信息的功能。
5.3.4.2 調節
監控后臺應具有自動、手動、就地、遠程和異地調節功能,可自監視、自診斷、自恢復,并可通過 遠程登陸實現系統異地維護、升級、故障診斷和排除功能。
5.3.4.3 地址定位
監控后臺應具有將監測單元地址在地圖定位的功能。
5.3.4.4 數據分析
監控后臺應具備數據分析功能,能以圖形、曲線、報表等方式對狀態監測量的歷史長期變化趨勢進 行統計、分析和展示,具備數據導出功能和離線分析功能。
5.3.5 其他
其它功能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應具有網絡通信功能,滿足監測數據交換所需要的、標準的、可靠的現場工業控制總線、以太網絡總線或無線網絡的要求;
b) 監測系統應具有軟件容錯功能;
c) 監測系統應具有實時多任務功能,能實時傳輸、處理、存儲和顯示信息,并根據要求實時控制,能周期地循環運行。
6 技術要求
6.1結構和外觀要求
結構和外觀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各電氣連接部位應密封良好,防止潮氣進入;
b) 監測系統外殼的外露導電部分應在電氣上連成一體,并可靠接地;
c) 外殼應滿足發熱元器件的散熱要求;
d) 機箱模件應插拔靈活、接觸可靠、互換性好;
e) 外表涂敷、電鍍層應牢固均勻、光潔,不應有脫皮銹蝕等。
6.2連續通電要求
監測系統完成調試后,宜進行72 h(常溫)連續通電試驗。
6.3接地要求
接地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的外殼、交流電源、邏輯回路、信號回路和屏蔽層應有效接地,以避免產生接地環流或接地噪聲干擾,同時確保裝置的安全防護;
b) 監測系統使用外接測試儀器時,該設備應為測試儀器提供電源連接和接地連接。
6.4性能要求
6.4.1 安全性
監測系統不應改變和影響電纜的絕緣性能、密封性能及接地性能,不因本系統的損壞而導致電纜故障。
6.4.2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內任一組成元件的故障不應造成電力運行設備誤動作;
b) 應防止監測單元或多個采集元件同時發生故障;
c) 監測系統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其工作條件,要求能在工作條件下長期可靠工作,至少滿足平均失效間隔時間大于25000 h的要求。
6.4.3 絕緣性能
6.4.3.1 絕緣電阻
絕緣電阻要求如下:
a) 在正常試驗條件下,監測系統各獨立電路與外露的可導電部分之間,以及各獨立電路之間,絕緣電阻的要求見表6;
b) 在溫度+40 ℃±2 ℃,相對濕度93%±3% RH的恒定濕熱條件下,監測系統各獨立電路與外露的可導電部分之間,以及各獨立電路之間,絕緣電阻的要求見表7。
表6 正常試驗條件下絕緣電阻要求
額定工作電壓Ur | 絕緣電阻要求 |
Ur≤60 V | ≥100 MΩ(用250 V絕緣電阻表測量) |
60 V<Ur<250 V | ≥100 MΩ(用500 V絕緣電阻表測量) |
注: 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絕緣電阻采用60 V<Ur<250 V的要求。 |
表7 恒定濕熱條件下絕緣電阻要求
額定工作電壓Ur | 絕緣電阻要求 |
Ur≤60 V | ≥1 MΩ(用250 V絕緣電阻表測量) |
60 V<Ur<250 V | ≥1 MΩ(用500 V絕緣電阻表測量) |
注: 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絕緣電阻采用60 V<Ur<250 V的要求。 |
6.4.3.2 介質強度
介質強度要求如下:
a) 在正常試驗條件下,監測系統各獨立電路與外露的可導電部分之間,以及各獨立電路之間,應能承受頻率為50 Hz、歷時1 min的工頻耐壓試驗而無擊穿閃絡及元件損壞現象;
b) 工頻耐壓試驗電壓值按表8規定進行選擇,也可以采用直流試驗電壓,其值應為規定的交流試驗電壓值的1.4倍;
c) 若有安裝于電纜接頭內部的傳感器,應能耐受電纜外護套耐壓試驗時所施加的直流電壓(10kV)。
表8 試驗電壓要求
額定工作電壓Ur | 交流試驗電壓有效值 |
Ur≤60 V | 0.5 kV |
60 V<Ur<250 V | 2.0 kV |
注: 與二次設備及外部回路直接連接的接口回路試驗電壓采用60 V<Ur<250 V的要求。 |
6.4.3.3 沖擊電壓
在正常試驗條件下,監測系統各獨立電路與外露的可導電部分之間,以及各獨立電路之間,應能承 受1.2/50 μs的標準雷電波的短時沖擊電壓試驗。當額定工作電壓大于60 V時,開路試驗電壓為5 kV;
當額定工作電壓不大于60 V時,開路試驗電壓為l kV。試驗后裝置應無絕緣損壞和器件損壞。
6.4.4 環境適應性能
6.4.4.1 低溫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2423.1規定的低溫試驗,試驗溫度為表9規定的低溫溫度,試驗時間2 h。
表9 考核試驗溫度
環境溫度
| 嚴酷等級 |
低溫溫度 | 高溫溫度 |
-5~+45 | -5 | +70 |
-25~+45 | -25 | +70 |
-40~+45 | -40 | +70 |
6.4.4.2 高溫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2423.2規定的高溫試驗,試驗溫度為表10規定的高溫溫度,試驗時間2 h。
6.4.4.3 恒溫濕熱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2423.3規定的恒溫濕熱試驗。試驗溫度+40 ℃±2 ℃、相對濕度93%±3%, 試驗時間為48 h。
6.4.4.4 溫度變化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2423.22規定的溫度變化試驗,低溫為-10 ℃,高溫為+50 ℃,暴露時間為2 h,溫度轉換時間為3 min,溫度循環次數為5次。
6.4.5 機械性能
6.4.5.1 振動(正弦)
振動(正弦)性能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1128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1級的振動響應試驗;
b)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1128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1級的振動耐久試驗。
6.4.5.2 沖擊
沖擊性能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1453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1級的沖擊響應試驗;
b)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1453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1級的沖擊耐久試驗。
6.4.5.3 碰撞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14537規定的嚴酷等級為1級的碰撞試驗。
6.4.6 抗干擾性能
抗干擾性能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17626.2規定的嚴酷等級為3級(接觸放電)的靜電放電抗擾度試驗;
b)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17626.3規定的嚴酷等級為2級的射頻電磁場輻射抗擾度試驗;
c) 監測系統應能承受GB/T 17626.5規定的嚴酷等級為3級的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
6.4.7 傳輸性能
監測系統的信息傳輸性能應符合GB/T 28181的有關要求。
6.4.8 防爆性能
監測系統的防爆性能應符合GB/T 3836.15的規定。
6.4.9 外殼保護性能
外殼防護性能要求如下:
a) 監測系統的戶內裝置外殼應符合GB/T 4208規定的外殼防護等級IP42的要求;
b) 監測系統的戶外裝置應符合GB/T 4208規定的外殼防護等級IP66的要求;
c) 當監測系統安裝現場有浸水可能時,應由生產廠商和用戶協商,按雙方同意的防護等級(IP67或IP68),確保防水性能或進水后進水量不致達到有害程度。
6.4.10 可擴展性
可擴展性要求如下:
a) 監控主機的數據存儲容量應有一定裕度,存儲單元應具有可擴充能力;
b) 監測系統應留有擴充信號采集單元、外圍設備或系統通信接口。
6.4.11 其他
監測系統的其他性能指標見表10。
表10 監測系統其他性能指標
指標名稱 | 要求 |
處理誤差率
| 模擬量輸入、輸出傳輸處理誤差應≤1.0%; 累計輸入、輸出傳輸處理誤差應≤1.0%。 |
最大巡檢周期 | 系統最大巡檢周期應≤30 s。 |
表10 監測系統其他性能指標(續)
指標名稱 | 要求 |
控制、調節執行時間 | 控制時間不大于系統最大巡檢周期; 異地控制時間不大于2倍的系統最大巡檢周期; 調節執行時間應不大于系統最大巡檢周期。 |
存儲時間 | 監測系統裝置對地下電纜溫度、位置、電阻、老化、變形等重要測點的實時監測值存 盤記錄應保存15 d以上; 模擬量統計值、報警/解除報警時刻及狀態、低功耗/正常工作時刻及狀態等記錄應保 存1 y以上; 當系統發生故障時,丟失上述信息的時間的長度應不大于5 min。 |
畫面響應時間 | 監測系統調出整幅畫面85%的響應時間應不大于2 s; 其余畫面不大于5 s。 |
最大傳輸距離 | 傳感器及執行器至分站之間的傳輸距離應不小于2 km; 分站至傳輸接口、分站至分站之間最大傳輸距離不小于10 km。 |
7 試驗項目及要求
7.1試驗條件
除非另有規定,正常試驗條件不應超出下列范圍:
a) 環境溫度:0 ℃~40 ℃(戶外試驗不做要求);
b) 相對溫度:≤80%;
c) 大氣壓強: 79 kPa~110 kPa。
注: 基于某種原因,監測系統不能在上述條件下進行試驗時,應把實際氣候條件記錄在檢驗報告中。當有關標準要
求嚴格控制環境條件時,應另行規定。
7.2結構和外觀檢查
根據6.1的要求逐項進行檢查。
7.3連續通電試驗
按照現場配置方案組成監測系統,工作電壓為額定值,施加相應信號使監測系統工作在有效測量范 圍,進行72 h連續通電試驗(常溫)。同時進行測量數據穩定性檢查,數據記錄時間間隔不大于2 h, 或不少于12次/24 h。要求72 h期間監測系統各項功能正常。
7.4絕緣性能試驗
7.4.1 絕緣電阻試驗
根據6.4.3.1的要求,按GB/T 7261- 2008第12章的方法進行絕緣電阻試驗。測試前應斷開被試回路 與外部的電氣連接。濕熱條件下的絕緣電阻試驗同上,但應在完成濕熱試驗之后5 min內進行。
7.4.2 介質強度試驗
根據6.4.3.2的要求,按GB/T 7261一2008第12章方法進行介質強度試驗。試驗前,除被試回路外, 其余回路應等電位互聯并接地。試驗過程中及試驗后,裝置不應發生擊穿、閃絡及元器件損壞現象。
7.4.3 沖擊電壓試驗
根據6.4.3.3的要求,按GB/T 7261一2008第12章的方法進行沖擊電壓試驗。試驗前,除被試回路外, 其余回路應等電位互聯并接地。試驗過程中及試驗后,裝置不應發生擊穿、閃絡及元器件損壞現象。
7.5環境適應性能試驗
7.5.1 低溫試驗
按GB/T 2423.1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應能承受表10規定的低溫溫度、持續時間2 h的低 溫試驗。試驗期間及試驗后,監測系統應能正常工作。
7.5.2 高溫試驗
按GB/T 2423.2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應能承受表10規定的高溫溫度、持續時間2 h的高 溫試驗。試驗期間及試驗后,監測系統應能正常工作。
7.5.3 恒定濕熱試驗
按GB/T 2423.3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應能承受溫度+40 ℃±2 ℃、相對濕度93%±3%、 持續時間48 h的恒定濕熱試驗。試驗期間及試驗后,監測系統應能正常工作。
7.5.4 溫度變化試驗
按GB/T 2423.22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應能承受低溫為-10 ℃、高溫為+50 ℃、暴露時 間為2 h、溫度轉換時間為3 min、溫度循環次數為5次的溫度變化試驗。試驗期間及試驗后,監測系統 應能正常工作。
7.6機械性能試驗
7.6.1 振動(正弦)試驗
7.6.1.1 振動響應試驗
按GB/T 11287的規定和方法,對監測系統進行嚴酷等級1級的振動響應試驗。監測系統不工作,將 其固定在掃頻范圍為10 Hz~150 Hz,60 Hz以下振幅為0.035 mm、60 Hz以上峰值加速度為5 m/s2的振 動試驗臺上,在每個軸線方向上進行一次掃頻循環,時間約8 min。試驗后,監測系統不應發生緊固件 松動、機械損壞等現象。
7.6.1.2 振動耐久試驗
按GB/T 11287的規定和方法,對監測系統進行嚴酷等級1級的振動耐久試驗。監測系統不工作,將 其固定在掃頻范圍為10 Hz~150 Hz、峰值加速度為10 m/s2的振動試驗臺上,在每個軸線方向上進行20 次掃頻循環,每次掃頻循環約8 min。試驗后,監測系統不應發生緊固件松動、機械損壞等現象。
7.6.2 沖擊試驗
7.6.2.1 沖擊響應試驗
按GB/T 14537的規定和方法,監測系統不工作,進行嚴酷等級1級的沖擊響應試驗。加速度峰值為 49m/s2,脈沖持續時間為11 ms,在三個相互垂直的軸線的每個方向上各施加3個脈沖。試驗后,監測系 統不應發生緊固件松動、機械損壞等現象。
7.6.2.2 沖擊耐久試驗
按GB/T 14537的規定和方法,監測系統不工作,進行嚴酷等級1級的沖擊耐久試驗,加速度峰值為 147m/s2,脈沖持續時間為11 ms,在三個相互垂直的軸線的每個方向上各施加3個脈沖。試驗后,監測 系統不應發生緊固件松動、機械損壞等現象。
7.6.3 碰撞試驗
按GB/T 14537的規定和方法,監測系統不工作,進行嚴酷等級1級的碰撞試驗,加速度峰值為98m/s2, 脈沖持續時間為16 ms,在三個相互垂直的軸線的每個方向上各施加1000個脈沖。試驗后,監測系統不 應發生緊固件松動、機械損壞等現象。
7.7外売防護性能試驗
按GB/T 4208規定的試驗要求和試驗方法進行,外殼防護等級應滿足6.4.9的要求。
8 安裝驗收與維護保養
8.1安裝
監測系統的安裝應按產品說明書/安裝指導書的要求執行。
8.2驗收
監測系統竣工后,應根據系統建設單位設計任務書的要求和GB 50169、DL/T 5161.1、DL/T 5344的 要求組織驗收:
a) 調試主要針對監測系統各裝置及其功能實現;
b) 驗收應分為安裝完成驗收、設備試運行驗收;
c) 驗收資料應包括完備的設備使用說明書、型式試驗報告、出廠試驗報告、安裝記錄、現場試驗報告、特殊試驗報告、協議等,且均符合設備的技術要求。
8.3維護保養
監測系統應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定期進行設備的檢查、更換和維護保養。
9 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9.1標志
產品的顯著位置應有標志,至少標明產品名稱、商標、產品型號、生產單位、生產日期。
9.2包裝
產品出廠應包裝,并按GB/T 191、GB/T 3873和GB/T 6388的有關規定執行,包裝箱內應裝入下列物 品和有關文件:
a) 防水膠、膨脹螺栓等附件及專用工具;
b) 產品使用說明書;
c) 產品合格證書;
d) 裝箱清單。
9.3運輸
監測系統在運輸過程中,應避免碰撞、跌落、雨淋和日光暴曬。
9.4貯存
監測系統應放在溫度為0 ℃~40 ℃,相對濕度不大于65%的庫房中,室內無酸、堿、鹽及腐蝕性、 爆炸性氣體,不受灰塵、雨雪的侵蝕。
附 錄 A
(資料性) 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拓撲圖
A.1 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拓撲圖
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拓撲圖參見圖A.1。
圖A.1 地下電力電纜監測系統拓撲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