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北省消防事業發展 “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省政府各部門:
《河北省消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2月29日
(此件公開發布)
河北省消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21-2025年。
一、形勢分析
(一)發展基礎。“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推進消防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創新社會消防安全管理,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加強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消防安全責任體系不斷完善。各級黨委、政府將消防工作納入責任目標、平安建設等重要內容,定期督導,年終考核,兌現獎懲。省政府每年部署開展消防工作考核,推動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各級消防安全委員會研究解決消防安全重大問題。制修訂了《河北省消防安全責任制實施辦法》《關于深化消防執法改革的若干措施》等規章和文件,消防安全責任制度建設不斷加強。
防控消防安全風險成效明顯。各級把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風險作為政治任務,加強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推行行業系統標準化管理,深化社會單位“四個能力”建設,深入推進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開展重點領域場所專項治理,全社會消防安全環境持續改善。“十三五”期間,全省共檢查單位387.5萬家(次),督促整改火災隱患595.7萬處,掛牌督辦重大火災隱患1149處;全省共發生火災75673起,死亡351人,受傷205人,直接財產損失13.2億元,未發生重大以上火災事故。
消防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十三五”期間,全省消防基礎設施建設經費保障有力,各級累計投入建設經費120.53億元。新建城市消防站135座,總數達到428座(投入執勤355座),較“十二五”末增長46%,實現了市區、縣城全覆蓋。新建市政消火栓12331座,總數達到35161座,較“十二五”末增長54%,建有率穩步提升。新購執勤消防車666輛,總數達到2586輛,較“十二五”末增長34.7%;新購各類裝備器材27.5萬件(套),總量達到81萬件(套),較“十二五”末增長51%。
滅火應急救援能力明顯增強。聚焦“全災種、大應急”救援實戰需求,組建我省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分級分類建設地震、水域、山岳等34支應急救援專業隊。改進指揮調度、執勤訓練等工作機制,完善各類事故災害預案體系,加強專業培訓和業務輪訓,滅火應急救援能力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間,全省共接警出動25.9萬起,出動力量288.7萬人次,搶救疏散被困人員14.6萬人,圓滿完成了2016年“7·19”抗洪搶險、2018年山東壽光抗洪排澇跨區域增援、2018年張家口“11·28”盛華化工爆炸事故處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
消防宣傳教育培訓不斷深入。深入落實《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深化消防宣傳“五進”工作,將消防安全納入黨校培訓、公務員培訓、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普法計劃,累計培訓各類群體6200余萬人次。建成省、市級消防全媒體工作中心12個、消防科普教育場館154個、消防主題公園62個,開辦省、市級消防宣傳專欄、專版56個,大力拓展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陣地,公眾消防安全意識和逃生自救能力不斷增強。
服務重大發展戰略積極有為。以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為契機,積極推進京津冀消防工作協同發展,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河北自貿區發展等提供優質消防服務。扎實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優化雄安新區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圍繞2022年冬奧會籌辦,立足張家口賽區實際,組建安保專業團隊,完善消防基礎設施,消防安保體系初步建成。圓滿完成黨的十九大、新中國成立70周年、北戴河旅游旺季等消防安保任務,首都政治“護城河”作用彰顯。
(二)面臨形勢。
1.發展機遇。“十四五”時期,我省處于歷史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區位優勢明顯,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戰略支撐,消防事業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為消防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省委、省政府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結合河北實際,不斷加大消防經費投入、完善各項政策機制、狠抓工作責任落實,為消防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和堅強保證。
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為消防救援工作開辟了廣闊空間。全省著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的增長極,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消防安全的需求更加迫切,對創新社會消防治理模式、優化消防執法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消防事業對接戰略定位、提高發展質量孕育了新的契機,有利于加快形成消防安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消防事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隨著新一輪科技與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全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通信、人工智能(AI)等新興技術將與消防工作深度融合;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推進,具備更高安全性的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大量涌現,為大幅降低消防安全風險、提升本質消防安全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
2.風險挑戰。與“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我省消防工作發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比較突出,推進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任務艱巨,維護火災形勢穩定、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仍然面臨嚴峻考驗。
消防安全風險仍然突出。高層地下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石油化工企業等發展迅速,發生火災事故極易造成群死群傷;賓館飯店、商場市場、養老機構、旅游景區、文博單位、倉儲物流、大型批發市場等單位場所量大面廣、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老舊小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鄉鎮農村及“三合一”“多合一”“九小”場所、群租房等消防安全基礎薄弱;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業態衍生新風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對火災防控帶來新的壓力。
應對處置自然災害任務艱巨。我省作為唯一兼有高原、山地、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自然災害類型全、分布廣、危害大;全省現有林地9600多萬畝,天然草原4266萬畝,森林草原火災冬春季節易發高發,撲救難度大;我省夏季主汛期降水集中,易發生洪澇、風雹及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不少城市內澇問題突出;張家口—渤海地震帶和華北平原地震帶兩大地震構造帶近年來地殼活動漸趨活躍,亟需做好應對大型地震的搶險救援準備工作。
消防安全治理體系不夠健全。現行部分消防法規標準與改革要求還不配套;個別地方政府、行業部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不到位,統籌發展和安全有差距,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層層遞減;市、縣級消防綜合監管力量不足,部分鄉鎮、街道和居(村)委會消防組織機構不健全;一些社會單位自覺履行消防安全主體責任意識不強;消防治理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仍有短板。部分地區消防專項規劃編修不同步、落實不到位、布局不合理的問題突出;消防站、消防水源等規模性“欠賬”與結構性“失衡”并存,消防車通道不暢現象比較普遍,農村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尤其滯后;現代化滅火和應急救援裝備配備不足,消防救援物資儲備、調運等能力有待加強;消防應急通信系統難以滿足極端環境下指揮調度需要。
公眾消防安全素質依然較弱。社會公眾整體消防法治意識不強,對消防違法行為的認知程度不高,全民學法、守法、用法的理念仍需強化;一些地方、部門落實宣傳教育職責不到位,工作主動性不強,效果不夠明顯;部分單位消防宣傳教育工作不扎實,員工缺乏基本的防滅火和逃生自救技能;社會公眾尤其是農村和城鄉結合地區居民消防安全素質相對較低,社會化消防宣傳的廣度和深度有待加強。
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我省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編制員額少,企業專職消防隊伍發展缺乏動力,志愿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作用發揮有限;農村地區消防力量薄弱,大部分鄉鎮無專門消防救援力量;中國救援河北機動專業支隊建設任務緊迫,航空救援力量建設尚屬空白;消防救援聯動體系還不夠完善,機制還不夠順暢,撲救復雜火災、應對大震巨災能力有待增強。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授旗儀式上的重要訓詞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落實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全面構建符合河北實際的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加快推進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能力,有效維護社會穩定和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支撐保障。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對消防工作的絕對領導,堅持和完善黨全面領導消防事業改革發展的體制機制,健全消防安全責任制,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全省消防事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踐行“兩個至上”。牢固樹立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的根本指導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著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提高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能力,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創新消防治理。堅持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突出精準治理、依法治理。依靠群眾發動群眾,著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消防安全新格局。堅定不移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消防安全領域深層次問題。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消防領域深度應用,提升消防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堅持服務重大戰略。把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作為政治之責、為政之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實現京津冀消防安全聯防聯控、協同共治。
(三)主要目標。到2025年,全省消防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和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基本建立,消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消防工作法治水平和科技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鄉消防安全基礎條件明顯改善,消防安全形勢穩中向好,火災事故總量保持平穩,重特大火災事故有效遏制,防范火災事故能力顯著增強,應對處置巨災大難能力顯著提升。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現代化相適應的具有河北特色的消防治理體系,消防安全形勢根本好轉,覆蓋城鄉的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全面構建,各類災害事故處置和巨災應對能力達到更高水平。
消防治理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基本形成與改革發展相適應的消防法規標準體系,消防安全責任體系更加健全,各級消防安全委員會常態化運行,消防執法改革任務全部完成,消防安全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雙重預防控制機制逐步構建,消防監督管理新模式完善運行,行業消防安全標準化深入推進,農村、社區火災防控水平明顯提升,火災隱患整治效果明顯,社會消防安全環境不斷改善。
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全面加強。各級政府修訂完善城鄉消防專項規劃并有效落實,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車通道、消防裝備等公共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城鄉抗御火災的韌性顯著增強。中國救援河北機動專業支隊及相關配套設施項目等重大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
綜合應急救援能力大幅提升。綜合救援、專業救援、社會救援力量更加壯大、布局更加合理,科學高效應對處置“全災種、大應急”的機制能力有效形成,消防救援裝備、應急通信保障、綜合戰勤保障取得突破,消防救援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明顯提升。
科技信息化賦能作用更加凸顯。消防科技資源、信息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科技研發合作和成果應用推廣機制進一步落實,科技動能轉化成效全面顯現,科技信息化應用水平明顯提升。建成消防科技成果示范應用基地、省級新型信息化支撐平臺,各設區的市建成應用運維中心,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消防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單位消防安全風險隱患“自知、自查、自改”有效落實,基層消防安全管理全面加強,社會消防力量參與消防治理的政策機制更加完善,消防宣傳教育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公民家庭消防器材普及率更高,公眾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顯著增強,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消防治理格局初步構建。
消防隊伍運行保障機制基本完善。全面建立適應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政府專職消防隊伍特點的工作、管理、榮譽、保障等制度體系,隊伍管理教育正規有序,執法執勤行為規范專業,社會尊崇消防氛圍濃厚。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消防法規標準體系。
1.完善地方消防法規體系。深入貫徹中央深化消防執法改革決策部署,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立改廢釋情況,及時推進清理、修改、完善與改革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各設區的市針對公共消防基礎設施、物業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車通道管理等制定切合實際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圍繞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北京冬奧會籌辦、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鼓勵加強先行性、創新性消防立法。
2.健全消防技術標準體系。成立河北省消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強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在我省的貫徹實施。加快推進國家政策實施和關鍵需求引導下的技術標準編制,重點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滅火和應急救援、消防信息化等領域標準制修訂。推動京津冀協同消防技術標準的制定發布實施。鼓勵支持各設區的市、相關行業和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
3.強化消防法規標準實施。通過人大執法檢查、開展立法調研等途徑,加強對消防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貫徹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提升消防法規標準的執行力。大力推進消防重點領域執法,深化消防“放管服”改革,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互聯網+監管”為支撐、火災事故責任調查處理為保障的新型消防監管模式,擴大監管覆蓋面,提高執法社會效能。推行消防救援站指戰員參與執法和消防文員輔助執法制度,推動消防執法向鄉鎮(街道)和基層末端延伸。建立常態化普法教育機制,開展豐富多樣的普法活動,加大典型案例的普法宣傳。
(二)健全消防安全責任體系。
1.落實各級政府領導責任。落實政府定期研究部署、消防救援機構定期報告工作制度,協調解決消防安全重點工作和重大問題。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巡查、評估、考核機制,加強結果運用并作為政府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出臺《發揮市、縣級消防安全委員會平臺作用的指導意見》,落實火災警示約談、重大火災隱患掛牌督辦、消防安全重大問題問責和抄告反饋等措施,形成綜合治理工作合力。參考市場主體、常住人口、GDP等指標,充實縣域防火力量,協助當地消防救援機構承擔指導鄉鎮(街道)消防工作、行業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行政執法、消防宣傳教育培訓等職責任務。
2.壓實部門行業監管責任。各相關職能部門將消防安全納入行業安全法規政策、規劃計劃、應急預案、日常管理等內容,大力推行重點行業消防安全標準化管理,開展示范性建設。發展改革、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執法銜接、移交查辦等制度,明確項目審批環節、工程建設領域、森林草原和電氣、燃氣、電動車、消防產品等生產流通領域的消防監管職責邊界,加強源頭監管。
3.厘清基層末端治理責任。鄉鎮(街道)建立完善基層消防工作組織和工作機制,明確專兼職工作人員,建立落實制度、經費、人才、考核和科技等保障機制,強化末端消防管理。具備條件的鄉鎮(街道)可以單獨或依托相關機構成立消防工作站(所),通過依法授權或委托方式,明確承擔的消防行政執法事項;其他鄉鎮(街道)可以明確由鄉鎮(街道)綜合執法隊伍承接消防行政執法事項;鼓勵采取成立鄉鎮(街道)消防安全委員會辦公室、派駐消防文員等多種方式,加強消防安全管理。成立村“兩委”成員牽頭的消防安全管理組織,制定村民防火公約,開展群眾性消防工作。升級完善河北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息平臺“消防檢查模塊”,充分利用基層網格員、志愿者、協管員等,加強農村、社區火災防范工作。提高基層消防安全監管質效,消防救援機構、公安機關強化協作配合,公安派出所按職責開展日常消防監督檢查、消防宣傳教育。
4.強化社會單位主體責任。強化社會單位消防法治意識,落實逐級和崗位消防安全責任制,按照消防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加強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全面推行風險隱患“自知、自查、自改”和公示承諾、風險申報制度,實行重大火災隱患報告和掛牌督辦制度。全面推進消防安全“四個能力”達標建設,組建單位“四個能力”明白人團隊,建立企業內部規范、標準、科學的消防安全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消防安全內控體系和自主管理機制,強化連鎖經營企業、集團企業消防安全縱向垂直管理。探索實施單位消防安全積分管理和履職能力評價機制,單位消防安全履職情況納入社會信用評價體系。鼓勵引導公眾聚集場所、易燃易爆危險品企業投保火災公眾責任保險。
(三)防控重大消防安全風險。
1.開展消防安全形勢分析和風險評估。加強城市及區域消防安全形勢分析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實施精準防控,形成風險評估主導的火災防控和社會預警機制,有效防范化解全局性、系統性風險。發揮專業安全評估機構、高校以及消防科研院所等專業力量優勢,開展消防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研究,完善城市消防治理體制機制,落實更高標準的火災防范措施。定期研判新材料、新產品、新業態消防安全風險,建立早發現、早預警、早防范機制,為消防治理科學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2.健全火災隱患排查整治長效機制。深化推進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嚴格督促建立和落實整改責任、整改措施“兩個清單”,固化整治效果。聚焦火災多發頻發的行業領域和火災風險較高的單位場所,及時部署季節性、常態化火災防控工作。建立完善重大活動消防安保調度指揮、精準研判、前置布防等工作機制。逐步構建消防安全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雙重預防控制機制,指導重點行業落實風險辨識、評估分級、公告警示和管控措施,推動企業風險管控責任落實。全面推行專家檢查制度,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市場化運作等方式,開展消防檢查、專業評估和隱患整改工作。鼓勵單位員工和知情群眾舉報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健全受理、查處、反饋、獎勵等機制。加強火災延伸調查、案例復盤結果應用,依法倒查問責,推動落實針對性綜合治理和消防安全專項整治,確保隱患整改到位。
3.精準整治消防安全突出問題。針對消防安全普遍性、源頭性突出問題,以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城市地下軌道交通以及老舊場所、彩鋼板建筑、家庭加工作坊、物流倉儲等場所領域為重點,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集中檢查、精準整治。強化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推動居民住宅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充電、停放場所建設。鞏固“消地聯合”監管機制,加強石油化工企業消防安全專項整治,改造老舊消防設施,修訂應急疏散預案并強化實戰演練。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場所、電化學儲能等新能源基礎設施的消防安全工作,強化源頭把關和重點防范,加強消防設施建設、消防安全管理和消防宣傳培訓。加強冬季清潔取暖領域消防安全,深入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強化使用環節管控。
4.提高森林草原防滅火綜合能力。各級政府和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部成員單位依法落實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責任,編制實施森林草原火災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加強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防火宣傳教育、火災隱患排查、火情監測預警和火災撲救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等工作。實施森林草原消防隊伍建設工程,組建省級森林草原消防專業隊伍,市、縣分級建設森林草原消防專業隊伍,實行分級負責、分級管理。加強森林草原防火阻隔系統、應急道路體系和重點部位硬質隔離等基礎設施建設,科學配置水滅火設施設備、高續航大載量無人機、單兵撲救及防護裝備等裝備器材。推進森林草原防火信息化建設,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預警檢測體系,健全森林草原火災視頻監控系統,提高森林草原火情預警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5.優化消防技術服務和消防產品質量監管模式。消防、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管、行政審批等部門建立完善對社會消防技術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監督抽查、信用監管、聯合懲戒等機制,加大事中事后監管力度。鼓勵超高層公共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大型化工企業等單位場所聘用注冊消防工程師參與消防安全管理、評估和咨詢。加大消防產品違法行為查處力度,建立消防產品質量黑名單和公示制度,強化信用懲戒。健全消防產品質量責任體系,明確生產、銷售、安裝、使用(維護)的質量保證期限、各方權責。
(四)加強消防基礎設施建設。
1.科學規劃建設消防站。現有城市建成區結合拆遷改造、重大項目引進,采取新建、改建、配建、租賃等多種形式,合理規劃建設消防站,優化消防站布局。各地新建城區、開發區(自貿區)按國家標準,與其他市政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消防站。京津冀一體化重點縣(市)、全國百強縣(市)、千億元級開發區及其他經濟發達的縣(市)全部建成特勤消防站。到2025年,全省新、改、擴、遷、續建消防站不少于200座,中心城區力爭達到消防站接到出動指令后5分鐘到達轄區邊緣,因土地資源緊缺設置二級消防站確有困難的商業密集區、耐火等級低的建筑密集區、老城區、歷史地段織密小型消防站布點,形成以“特勤消防站為尖刀,普通消防站為主體,小型消防站為補充”的多元化、體系化、實戰化消防站建設格局。
2.全面加強消防水源建設。結合城鄉發展實際,按照國家標準建設消防供水管網和公共消防取水設施。城市主干道和主要路口,設置消火栓、消防水鶴等取水設施。新、改、擴建道路以及新建化工園區、經濟開發區,同步規劃建設消火栓、消防水鶴。水庫和天然水源充足地區,設置消防取水點、消防取水碼頭及相應的道路設施。農村地區因地制宜建設消防水池、消防取水點等消防取水設施。老城區結合更新改造,同步加快消防水源建設。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村莊整治和小城鎮、連片村寨改造及拆村并城等工作,同步規劃建設消防水源、消防取水設施。
3.大力推進消防車通道建設改造。加強消防車通道的規劃、建設、管理,優化完善路網結構,持續開展打通“生命通道”行動,提高應急通行能力。對隔離樁、限高、欄桿、臺階等影響消防車通行的設施進行改造,確保緊急情況下消防車通行。結合老城區更新改造,按照防災救災、避難疏散和消防車通行需要,因地制宜改造老舊小區內部道路。合理利用空間規劃建設停車位,建立完善彈性停車、錯時開放、潮汐停車、共享停車等政策機制,鼓勵引進專業公司推行更加規范的停車管理。
4.加快消防救援裝備現代化建設。對標我省全災種實際,深化轄區事故災害風險評估,充分運用評估結果,按照“符合實際、適度超前”的原則,加速裝備升級換代,逐年更新老舊裝備,引入新型適用裝備,提高“高精尖”裝備比例,優化專用裝備結構,滿足各類滅火救援專業隊建設需要,構建“適應災種、品類齊全、功能完備、高效集成”的現代化消防救援裝備體系。升級消防站基礎裝備。在配齊消防站裝備并達標的基礎上,更新提檔第一出動力量(基本作戰編成)裝備,編成滿足不低于30噸載水和3噸載泡沫量,城市主戰消防車滿足高機動、遠射程(垂直噴射>70米)、自動化要求,搶險救援車兼有照明、器材消防車功能,隔熱服、防化服、空氣呼吸器等常用個人防護裝備按照1比3配發。配強滅火攻堅專業裝備。針對化工、高層、地下、大跨度空間、隧道、交通工具、森林草原等火災,以配備化工滅火救援編隊裝備為主體,兼顧其他。石家莊、唐山、邯鄲、滄州市按重型隊、其他市按輕型隊配備編隊裝備,編隊車輛全部達到工業級消防車標準。配備40米以內、40米至60米、60米以上三個高度的登高類消防車,至少1輛同時充裝8個氣瓶的供氣車以及高層供水消防車、大功率排煙消防車、多劑聯用消防車、氣體消防車。各市至少分別配備1套400升每秒流量、供水距離6公里的遠程供水系統,2輛60米以上舉高噴射消防車;保定、張家口、承德、邯鄲市等有交通隧道地區,加強雙頭隧道、渦噴、重型水罐消防車配備;石家莊配備軌道消防車;各市配備整建制森林草原火災撲救的滅火和防護裝備,做好災害課題和裝備研創。配優應急救援通用裝備。針對地震、泥石流、山體滑坡、堰塞湖、洪澇、大風、冰雪、迷途墜崖等典型災害事故,配齊配優地震、水域、山岳三支專業救援隊裝備,兼顧其他類型災害救援裝備配備,實現裝備模塊化管理和快速投送運輸,滿足“全災種、全地形、全天候”作戰要求。秦皇島、衡水、承德市按標準分別配備1支輕型地震救援隊裝備,其他市分別配備1支重型地震救援隊裝備,全省建成1200人的3支輕型、8支重型地震救援隊。水域和山岳等救援隊實現裝備更新換代,配備災害模塊化運輸車(船),配備輸轉、裝沙袋機、勾機、鏟車等特種作業車輛設備,配備龍吸水、激流救援沖鋒舟、履帶消防車、水域救援服、潛水服、防凍服、冰雪救援裝備等。各市按標準至少分別配備1輛應急采訪車,省、市、縣按標準配備火災調查等專用車輛。
(五)建強消防救援專業隊伍。
1.提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建設水平。堅持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發展定位,優化力量布局和力量編成,建設一批區域和專業救援尖刀力量,形成“全省區域輻射、編成層級明確、力量等級調派、快速機動靈活”的消防救援力量體系。完成中國救援河北機動專業支隊建設,發揮其國家區域救援隊作用,重點承擔“陸地搜救+主災種”救援攻堅任務。建強省域救援隊,重點承擔覆蓋全省域、全災種應急救援任務。全面建設市域救援隊,承擔本地典型災害事故處置任務。加強高層地下、石油化工、大型綜合體、森林草原、電化學儲能等新能源基礎設施火災撲救以及洪澇、冰上等事故救援處置隊建設。
2.積極加強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加強航空力量與消防救援隊伍融合發展,提升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快速機動、全域救援能力。統籌利用現有資源,采取政府建設、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在石家莊、唐山、秦皇島等地有計劃推進航空應急救援基地、航空消防救援站、臨時起降點建設,逐步組建航空應急救援專業隊。其他市和雄安新區因地制宜開展建設,與航空企業、單位建立聯勤聯動和協同救援機制。全省范圍逐步建成“垂直救援、便捷高效”的航空應急救援網絡。
3.大力發展多種形式消防救援隊伍。按照“全面覆蓋、注重實效、標準適當、就近可及”的原則,大力發展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和微型消防站,加強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聯勤聯訓聯戰,構建多元互補的消防救援力量體系。推進省級以上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旅游度假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等區域建設政府專職消防隊,全國重點鎮、省級重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建設鄉鎮專職消防隊。逐步提高專職消防隊建隊標準,力爭全省每個縣(市、區)政府專職消防隊每隊不少于45人,鄉鎮專職消防隊每隊人數不低于《鄉鎮消防隊》標準,鼓勵全國重點鎮和經濟發達鎮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建設管理鄉鎮消防隊。企業依法依規建立專職消防隊并配齊配強人員和車輛裝備,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化學危險品的大型企業同步建立安全事故工藝處置隊,鄉鎮、農村按標準建立志愿消防隊,街道、社區全面普及微型消防站,社會單位按要求建立志愿消防隊或微型消防站。健全政府專職消防隊經費保障機制,經費由各級財政部門予以全額保障,合理提高相關待遇,確保工資標準高于當地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
4.建設新型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制定全省消防救援人才隊伍發展規劃,加強各類人才庫建設,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建立特聘、返聘專家庫。探索與省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建立合作培養機制。探索實施高校畢業生定向招錄機制,有計劃地從高校畢業生招錄急需的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完善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建強各類培訓師資庫,健全培訓教材體系。加強國際消防交流與合作,有計劃的分批次選拔年輕干部出國(境)進修培訓,積極開展消防救援學術研討。
5.完善消防救援職業榮譽和保障。完善符合消防救援高危職業特點的職業榮譽、工資待遇、保險保障、傷亡撫恤等政策,落實家屬隨調、子女入學、交通出行、景區旅游、看病就醫、住房保障等優待措施。將消防救援職業病防護納入地方職業病防護體系,健全消防救援人員因公負傷緊急救治機制。建成省、市兩級職業健康中心,滿足職業健康管理、基礎康復療養、衛勤保障、衛生防疫、心理干預、衛生業務培訓、日常診療等任務需求。出臺消防救援隊伍職業保障辦法,增強消防救援人員職業榮譽感。打造具有消防救援隊伍特點的文化體系,將消防文化發展納入河北省文化事業發展規劃。
(六)提升實戰實訓綜合能力。
1.加強滅火應急救援能力體系建設。加強“全災種”課題攻關,開展指揮流程、裝備編成與技戰術措施研究,破解省內主要類型災害事故滅火救援難題,推動全省消防隊伍從處置“單一災種”向應對“全災種”“大應急”轉變。深化轄區災害事故風險評估成果運用,完善滅火救援預案體系建設。深化執勤崗位大練兵,開展典型災種救援技術培訓,提升救援專業化水平。依托環首都、環省會、環渤海3個應急救援分中心,分別建設滿足應對各類災害事故處置需要的消防應急指揮中心、執勤戰備、訓練培訓、物資裝備儲備、航空保障等功能設施。
2.加強現代化調度指揮體系建設。依托消防救援隊伍調度指揮體系,建立完善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工作機制,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的“部門統籌協調、隊伍專業指揮”工作模式。健全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急救援協同機制,強化救援力量對接、應急聯動、會商研判、資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完善救援補償保障機制。整合政府職能部門、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社會技術資源,構建有力有序的救援技術支撐體系。升級打造指揮高效、功能全面、現代智能的消防作戰指揮中心。建立完善“環首都”“環渤海”“環省會”區域指揮調度和協同聯動機制。
3.提升戰勤保障實戰化能力。立足抗大災、救大險,統籌社會資源,構建“統一指揮、平戰結合、協同高效、保障有力”的戰勤保障體系。分級建立實體運轉、高效遂行的戰勤保障機構,推進省、市級戰勤保障站建設,配齊專業人員及裝備設施物資,打造“省內2小時、市內1小時、縣(市、區)內半小時”保障圈。推動省、市兩級應急救援裝備技術保障中心建設,完善維修檢測等設施,配足相關專業設備,推廣運用遠程保障模式。健全戰勤保障分級響應、力量調度、組織指揮機制,建立跨部門合作、跨區域協同和社會聯動機制,強化應急保障演練,提升協同保障和應急聯動能力。
4.建立健全應急裝備物資儲備體系。積極融入國家應急物資儲備體系,建立“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戰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協作共享、專常兼備”的應急裝備物資儲備體系。建設3個省級、11個市級和雄安新區應急裝備物資儲備庫,配齊所需裝備物資。在交通不便和災害風險等級高的地區實行應急裝備物資飽和式儲備。建立完善企業協議儲備、產能儲備等機制,統籌運用緊急生產供應、收儲輪換、調撥調用等方式,拓寬物資供應渠道。整合社會儲運投送資源,綜合運用倉儲、物流等成熟儲運網絡和高鐵、航空等現代運輸方式,建立完善緊急運力調集、跨區域優先快速通行等機制,提高應急裝備物資快速精準投送能力。
(七)推進消防科技創新應用。
1.推進消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堅持消防信息化建設與數字城市建設一體規劃、同步發展,加強數據標準和網絡安全建設,完成關鍵系統網絡安全等級保護測評。建立全省數據共享和信息交流機制,構建新型消防大數據平臺,接入公安、交通、自然資源、氣象、地震等部門監測數據和視頻資源。全省推廣消防設施智能化改造,實時匯集水壓、煙霧、溫度和電氣等前端感知信息,接入消防安全重點單位視頻監控資源,打造消防物聯感知、視頻感知體系。依托5G消息、小程序、快應用等輕應用模式,打造便捷高效的移動指揮系統和全民災情信息收發平臺,提升災害精準化防控和消防救援效能。創新“政產學研用”各類主體協同建設模式,廣泛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社會力量參與,眾創眾智推進消防信息化共建共享。
2.建設智能化消防科技支撐體系。構建開放共享的信息化支撐體系,打造新型消防信息化架構,開展個性化能力“中樞”和“應用市場”建設,推進已建業務系統改造遷移;建設省、市兩級消防數據治理系統,實現各類數據接入、處理、儲存、管控和共享交換。建設消防智能接處警、智能指揮和新型消防監督管理等智能化火災防范、調度指揮、輔助決策應用系統,結合我省實際開展特色功能研發。建強省、市兩級運維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組建專業、穩定的運維團隊。建設消防衛星通信省級分中心站,對省內移動衛星站進行集中管理,增強消防救援隊伍執行實戰任務保障能力及訓練安排的能力和靈活性。推進縣級作戰指揮中心(室)建設,按標準建設調度指揮系統、視頻會議系統、視頻顯示系統和音響擴聲系統等,滿足國家、省、市、縣四級作戰力量調度和視頻會商需要。
3.加強應急通信全域化保障。結合我省災害特點,建立行業部門應急通信聯動機制,制定大震巨災應急通信保障聯動方案,定期開展聯合演練。將應急救援網絡與全省5G網絡同步規劃建設,劃分應急救援專用5G網絡切片,在城市核心區域開辟應急救援專用基站;充分發揮運營商網絡服務優勢,拓展應急通信保障手段和渠道,落實運營商協助開展應急通信保障制度。加強全省應急通信保障專職人員配備,引進社會服務力量,滿足重大應急通信保障需要。加快“輕騎兵”應急通信前突小隊、志愿消防速報員等機動力量建設,將人員和裝備建設經費納入政府財政保障。以方艙或方艙指揮車為載體,推進市、縣兩級建設科學先進、功能完備、快速機動、模塊拼裝的災害現場指揮部。加快綜合定位和語音圖像自組網等應急救援系統的研發和應用;推進系留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偵查機器人和水下深潛器等在應急救援中的應用。以公共網絡設施為基礎,融合有線、無線、衛星等通信手段,建設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網、指揮網,破解建筑物、地下空間、地鐵線路、山地森林等通信難題,滿足“斷路、斷網、斷電”等極端惡劣條件下應急救援現場融合通信需要。
4.加速火災智能防控能力建設。將“智慧消防”融入“智慧城市”建設,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形成政府牽頭、消防主導、多方參與的可持續發展格局。利用城市信息模型平臺、消防安全云平臺等平臺數據,建立互聯共享機制,分級構建消防安全大數據庫,加強火災風險分析研判、早期識別、監測預警,精準防控高風險區域火災。利用物聯、移動互聯、圖像識別等技術,整合城市遠程監控、高空及單位內部視頻監控、水壓監測、智能火災報警、電氣火災監控等系統,實施遠程實時監測,推進智能化火災防控系統建設。
5.推動消防科技研發與應用。將消防安全技術研究納入科技發展規劃和科技計劃。提升消防科技創新能力,研發高質量成果,更好地服務消防救援工作。加強消防科技合作與交流,鼓勵和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社會單位開展城市重特大火災防控與治理關鍵技術、建筑防火阻燃材料、電動汽車火災防控等重點項目研究,以及消防救援裝備創新應用技術研發。結合雄安新區地下空間防滅火需求,開展地下消防應急通信、滅火技戰術、防排煙、人員疏散、消防安全管理等理論研究和相應產品研發。加強成果推廣應用,建立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基地,為火災防控和滅火救援提供技術支持。
(八)深化消防宣傳教育培訓。
1.大力開展消防宣傳教育。突出抓好社會化消防常識、消防法律法規和火災案例警示宣傳,提高公眾消防法治意識、法治水平和法治素養,提升公眾對消防安全的價值認同和踐行意愿。深入推進消防宣傳“五進”工作,把消防宣傳教育融入國民素質教育、普法宣傳、科普推廣等范疇,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宣傳教育,加強重要時間節點、重大活動期間以及火災多發季節的針對性宣傳教育。各級宣傳、政法、教育、司法等部門落實消防安全宣傳教育職責,建立協調聯動長效機制。建設消防科普教育平臺,推廣消防知識云平臺學習系統,建立消防安全素質調查評價機制。加強對特殊群體、弱勢群體的消防宣傳教育,落實救助幫扶人員和鄰里守望制度。建立完善消防志愿者注冊、培訓機制,壯大消防志愿隊伍,培養消防志愿服務優秀團隊。動員全社會參與“119消防宣傳月”等主題宣傳活動,組織參與全國“119消防獎”“消防忠誠衛士”等評選表彰。
2.持續加強消防安全培訓。加強行業領域消防安全責任人培訓,提升本質消防安全水平。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加強對村(居)委會等基層自治組織和基層網格組織的消防安全培訓。企業單位建立常態化全員消防培訓制度,落實入職必訓、定期培訓、轉崗輪訓等要求,加強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和管理人、安保人員、重點崗位人員的培訓,提高履職能力和專業技能。發展壯大社會消防安全培訓力量,規范消防安全培訓市場準入。加強單位和公眾消防技能培訓,定期開展滅火和應急疏散演練。
3.全面建設消防宣傳陣地。加大媒體宣傳力度,推進“互聯網+消防宣傳”,鼓勵電商、快遞、電信運營等企業參與消防宣傳。完善省、市兩級消防全媒體中心功能,發揮“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作用,建立片區分工協作和行業部門資源共享、聯合發布機制,制作推送消防公益廣告、短視頻和消防海報。統籌推進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消防體驗場所建設,人口500萬以上的城市建成省級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所有縣(市、區)建成消防主題公園,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消防站全部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
(九)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1.深化京津冀區域消防救援合作。對標京津,推進滅火救援裝備統一規格型號建設,提高裝備協同作戰能力。依托智能接處警、智能指揮系統,加強行政區劃交界處和“飛地”等跨區域滅火救援協同聯動,打造戰時“一鍵式”力量裝備調派、“無障礙”應急通信聯絡的區域勤務合作、協同作戰新模式。加強常態化警情研判會商協作,定期組織人員交叉駐隊培訓。加強京津冀滅火救援應急戰勤聯保協作,確保各應急保障聯動單位在處置重特大災害時互助互保、互聯互通。加強常態化區域消防勤務協作,強化跨區域聯合執法、重大安保、應急救援和綜合保障等協同,提升區域消防勤務協同能力。推進消防法規標準一體化編修實施,采取“共同制定、分別批準、協同發布”等形式,編制區域消防法規標準及相關制度,逐步實現監督執法互通互認、便民措施通用通辦、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河北消防事業發展。
2.全面做好冬奧會張家口賽區消防安保工作。按照“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統籌整合全省消防安保力量,不斷優化升級消防安保指揮體系,構建“統一指揮、上下聯動、反應靈敏、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科學配置消防安保力量,建強場館化運行消防安保隊伍,落實各項消防安保措施,通過冬奧會系列測試活動實戰檢驗提檔升級安保能力。立足賽時安保要求,健全冬奧會消防安保聯勤聯動機制,消防、公安、衛生健康、交通運輸、市政等部門及社會單位,組織開展“全要素”消防綜合實戰演練,不斷提升協同處置能力。持續防范化解消防安全風險,將火災防控工作與冬奧會消防安保融合推進、梯次推動,確保早發現、早整治、早化解。
3.提升雄安新區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推動消防基礎設施建設與雄安新區建設同步實施,按照國家戰略部署組建雄安新區消防救援機構,建成消防指揮中心,建設消防站16座,雄縣、安新縣原有消防站完成改造擴建,容東、容西、雄東和雄安高鐵站“四個片區”公共消防設施基本建成,加強起步區、其他外圍組團和部分特色小鎮公共消防設施建設。高標準推進雄安新區消防科技信息化建設,建成火警調度專線,建設“智慧消防”管控指揮網絡。對標京津冀城市群發展戰略,加強災害事故專業處置隊伍建設,構建多元立體、協同高效的滅火救援網絡體系。定期分析雄安新區消防安全形勢,分區域、分類型、分步驟開展排查整治,逐步消除存量隱患風險,鞏固提升整治效果,增強雄安新區抵御火災風險能力。
4.夯實鄉村消防基層基礎工作。全力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結合村莊規劃編制、農村供水保障、道路暢通等鄉村建設行動,同步推進消防隊站、消防供水、消防車通道和消防裝備等建設,開展防火安全改造,強化科技預警,預防和遏制火災發生。推進鄉鎮消防救援力量建設,分類建設鄉鎮專職消防隊、志愿消防隊,納入消防救援隊伍調度指揮體系,基本實現城鄉滅火救援公共服務均等化。
四、保障措施
(一)落實規劃實施責任。各級按照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結合財力合理安排預算。省、市財政根據財政體制和有關規定對縣級財力困難地區的消防事業給予必要支持。自然資源、發展改革部門將消防安全布局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將消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政府年度投資計劃,保障消防站、訓練基地等項目建設用地。各市、縣、全國重點鎮同步開展消防專項規劃修編和實施工作,確保與本規劃充分銜接。
(二)嚴格實施考核評估。制定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結合年度消防工作一并組織考核,納入各有關部門、地方領導班子和干部考核評價體系,加強考核結果運用,提高規劃執行力和落實力,推動規劃落地見效。加強規劃實施動態跟蹤、年度監測分析,適時開展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需要對本規劃進行調整時,由省消防救援總隊提出調整方案,按照程序報省政府批準。
(三)強化督查通報問責。將規劃實施情況納入政務督查內容,強化聯合督查、信息聯動和應用,對重點目標任務、重大政策舉措、重大工程項目適時開展專項督查。各級消防安全委員會要充分發揮議事協調作用,建立健全跨地區、跨部門規劃銜接機制,定期通報規劃實施情況。對不落實消防規劃、不認真履行消防工作職責的地區和單位,導致重特大火災事故發生的,或造成較大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依法追究有關負責人責任。
名詞解釋
1.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由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退出現役,成建制劃歸應急管理部后組建成立的應急救援隊伍,作為應急救援的主力軍和國家隊,承擔著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
2.專職消防隊:主要是縣級以上政府投資建設、管理、使用、維護和保障的消防隊,還包括單位專職消防隊和鄉鎮政府建立的專職消防隊。
3.志愿消防隊:指由鄉鎮、機關、團體或企事業組織以及村(居)民委員會出資建立,根據本區域消防工作需要,在生產組織、民兵組織或基層群眾組織的基礎上,由本區域或本單位人員志愿組成,志愿承擔本區域或本單位防火和火災撲救工作的民間消防組織。
4.微型消防站:指依托群防群治力量和社會單位已有的消防組織,有機整合防火、滅火和宣傳功能,以救早、滅小和“3分鐘到場”撲救初起火災為目標,在社會單位、街道社區和農村建立的“有人員、有器材、有戰斗力”的志愿消防隊。
5.“四個能力”:檢查消除火災隱患能力,撲救初起火災能力,組織疏散逃生能力,消防宣傳教育能力。
6.消防宣傳“五進”:消防安全宣傳教育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
7.社會公眾消防安全常識知曉率:是指由社會專業服務機構采用現場訪問、問卷調查、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等方式,對社會公眾隨機樣本進行抽樣詢問、整合分析,并根據指標權重比例得出的分值,目的是客觀反映社會公眾掌握消防安全知識的程度,衡量評估其消防安全素質;知曉率調查結果一般采用百分制,主要包括消防安全防范意識和火場自救逃生知識技能等指標。
8.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是以消防科普、消防教育、消防宣傳、消防體驗等為主要內容,向公眾傳播消防知識、傳授消防技能的教育場所,是普及消防科學知識、傳播消防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重要載體。
9.消防全媒體工作中心:是由消防救援機構負責管理,以消防宣傳產品制作和消防新媒體運營為主要任務的實體機構,不具備行政職能。
10.“三合一”場所:指住宿與生產、儲存、經營等一種或幾種用途混合設置在同一連通空間內的場所。
11.大型商業綜合體:指建筑面積大于5萬平方米,集購物、住宿、餐飲、娛樂、展覽、交通樞紐等兩種或兩種以上功能于一體的單體建筑和通過地下連片車庫、地下連片商業空間、下沉式廣場、連廊等方式連接的多棟商業建筑組合體。
12.“智慧消防”: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全面促進科技信息化與消防業務工作深度融合,為構建立體化、全覆蓋的社會火災防控體系,打造符合實戰要求的現代消防警務勤務機制提供有力支撐,全面提升社會火災防控能力、滅火應急救援能力和消防隊伍管理水平,實現“傳統消防”向“現代消防”的轉變。
13.“輕騎兵”應急通信前突小隊:依托縣級消防救援站建設,由各級消防救援隊伍調度指揮的一支大災自動集結、小災雙向通信、定點按需召集的聯勤聯動隊伍。山區或其他汽車不便于通行的地區,需配備摩托車或租用騾馬等,騎手由消防救援站指戰員或選聘社會人員擔任,配備關鍵性通信裝備,滿足極端條件下通信力量快速投送等實戰需要。
14.志愿消防速報員:在人口相對集中、地理位置偏僻,且易形成“信息孤島”的自然村或行政村,以及未設消防救援站或政府專職消防隊的鄉鎮,選聘村、鄉級干部群眾,根據任務需要配發通信和個人裝備,負責災情速報、值守臺開通、救援向導、協助救援等工作。
15.第一出動力量:基本滅火救援作戰編成,是指各消防救援站統一建立的首戰“1234”滅火救援作戰編成,即首戰轄區消防站第一出動,投放消防指戰員25名以上,運載滅火藥劑30噸以上,裝備各類消防車4部。一般情況下,一號車為城市主戰消防車,二號車為重型水罐消防車,三號車為中型泡沫消防車,四號車為搶險救援消防車,各單位可根據不同災害事故處置類型,自行調換車輛出動順序。
16.地震救援隊:主要包括重型地震救援隊和輕型地震救援隊兩類,基本構成模塊為:管理模塊、搜索模塊、營救模塊、醫療模塊和戰勤模塊。重型地震救援隊不少于100人(管理模塊15人,搜索模塊15人、搜救犬3-6頭,營救模塊45人,醫療模塊10人,戰勤模塊15人);輕型地震救援隊不少于60人(管理模塊10人,搜索模塊10人、搜救犬2-5頭,營救模塊30人,醫療模塊5人,戰勤模塊5人),其中醫療模塊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或與地方醫療機構建立聯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