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電監控管理系統組成架構
智能配電監控管理系統通常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 管理層(站控層):
- 人機交互界面:提供操作員和系統之間的接口,如電腦或大屏幕顯示設備。
- 數據服務器:存儲并處理從現場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和決策。
- 應用軟件:包括各種數據分析工具、報警管理程序、報表生成器等。
2. 通信層(中間層):
- 通信網絡:將現場設備連接到中央控制系統,可能使用有線或無線通信技術,如以太網、RS485、GPRS/3G/4G/5G等。
- 通信協議轉換器:將不同類型的現場設備數據轉換成統一的通信格式,以便于數據交換。
3. 間隔層(現場監控層):
- 智能開關設備:具有遙信、遙測和遙控功能的斷路器、隔離開關等。
- 測量儀表:用于監測電流、電壓、功率因數、頻率等電氣參數。
- 環境監測設備:如溫濕度傳感器、煙霧探測器、視頻監控攝像頭等,用于監控配電房環境狀況。
- 保護繼電器:在發生故障時執行保護動作,確保系統的安全運行。
- 無功優化補償裝置(SVC)和電能諧波濾波裝置(APF):改善電能質量,提高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4. 遠程終端單元(RTU)或智能終端箱:
- RTU是安裝在現場的一種智能電子設備,它能夠接收和轉發來自現場設備的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必要的處理。
- 智能終端箱則包含多個智能模塊,可以實現局部區域內的設備管理和控制。
5. 移動應用與云服務:
- 手機APP或Web端: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的遠程訪問手段,可以通過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實時查看和管理電力系統狀態。
- 云平臺:通過互聯網接入云端服務,實現大數據分析、遠程運維支持等功能。
6. 其他輔助設備:
- 不間斷電源(UPS):保證系統在市電異常時仍能正常工作。
- 直流電源:為某些特定設備提供穩定的直流電源。
這種層次化的結構使得智能配電監控管理系統既能實現對配電設施的集中監控,又能分散處理大量的現場數據,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靈活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配電監控管理系統的設計也在不斷更新和優化,以適應更復雜的應用場景和更高的性能要求。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 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